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清 (1636-1911年) 头饰 长23.5厘米 步摇顶端龙头形,龙嘴下坠拱形鸟架,小鸟立于架中,口衔竹叶,其左右各一饮水罐;架下垂三串竹叶,每串三层;龙头、鸟架、小鸟、竹叶均点翠饰。步摇最早见于汉代,插髻为饰,走动时则摇晃,活泼喜人。
清 头饰 钗头凤形,两翼张开,翼下缀双排珠串,凤头顶饰珍珠,身饰红宝石。凤前花枝呈放射状,其上花朵三层,皆点缀宝石;凤身、花枝、花叶皆点翠饰。整枝花钗有鸟语花香之意。
清 长89厘米、最宽37.5厘米 风帽紫缎地,彩绣孔雀开屏、翔凤、花蝶、风景;帽缘白缎地,彩绣花卉、孔雀、彩凤、小鸡、斑鹿、白鹤等。帽后部下垂,网纹口沿,紫色丝线流苏;帽口蓝色缎带,带头尖形,镶四重边。
清 纵130厘米、横67厘米 图绘江南民间女子绣花时小憩的情景。女子梳盘髻插金花,戴耳坠,穿高领双扣内衣,长裙,外穿小袖对襟长衫,领缘和袖口镶花边。
清 纵87厘米、横233.5厘米 此图描绘了清代曹雪芹的小说《红楼梦》第63回<寿怡红群芳开夜宴>的情景。图中女子梳髻簪花,戴耳坠、手镯,着襦裙装,有的外套比甲。
明 (1368 - 1644年) 头饰 1958年江西南城县长塘街益庄王墓出土 长5.1 - 20厘米、宽3.3 - 9.8厘米,重43.4 - 118.9克 簪首云形,上有一重檐楼阁和五座牌坊,每座牌坊内有一舞蹈人。这种造型的金簪在明代比较流行。 馆藏九件益庄王墓出土的楼阁人物金簪,为益庄王妃所使用,所以在设计和制作上都极尽工巧之能事,高超的累丝工艺,将金料拉成极细...
清 通长104.5厘米、下摆145厘米 裙暗花蝙蝠红色纱,布裙腰,前方马面,镶彩绣花鸟边饰及机织绦边,边内下方打籽绣螳螂、促织、杂花。左右各十二褶,补花刺绣蝙蝠灵芝作垂带状,下摆镶彩绣花鸟边饰及机织绦边。
清 身长176.5厘米、袖通长158厘米 夹袄立领,右衽,铜扣,下摆左右大开衩;领、襟、摆均镶边;红缎地,彩绣蓝花蝶纹。
清 身长97.5厘米、袖通长143厘米、袖口宽46厘米、下摆宽93厘米 女衫右衽,双排扣,立领,宽袖。天青里面,织盘长纹、寿字纹;领围、袖口、襟边、下摆均镶宽幅双道黑条纹花边,其间织蝙蝠纹、绣梅竹,其侧绣折枝花带。这种镶花边的女衫在晚清时期非常流行。
清 身长94厘米、袖通长137厘米、袖口宽15厘米、下摆宽74厘米 夹袄立领,窄袖,葫芦拌;领缘、袖口、下摆均有双道边饰,前后各有兰花一簇。夹袄用福建漳州产的漳绒衣料做成,其上的兰花图案,依体型部位预先设计织成。
清 身长136厘米、袖通长134厘米、袖口宽17厘米、下摆宽82厘米 立领,小袖,右衽;前后身及袖有金银线绣荷花;领缘、袖、襟缘、下摆均以“寿”字及荷花为装饰,是中老年贵妇过生日时所穿着。
明 纵181.5厘米、横102.8厘米 朱佛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姐姐,陇西恭献王李贞的妻子。她头戴珠翟冠,身穿红色地龙纹大袍,披霞帔。
清 纵31.5厘米、横667.5厘米 图绘历代著名女性人物五十七人,如汉代的班昭、王昭君、蔡文姬、赵飞燕;唐代的杨贵妃;宋代的李清照等。她们都作明代装束,多为上衫下裙,围裳,帔帛,垂小绶。
明 纵29.8厘米、横377厘米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俗称“七夕”。我国古代民间流行在“七夕”时妇女向织女星求智巧的习俗。图中妇女梳高髻、环髻等,穿襦裙装,有的披帛,有的着腰裙,有的佩带结。
元 明器 1956年陕西西安段继荣墓出土 高28厘米 女俑袖手而立。发中分,脑后左右各一盘髻;内着左衽小袖短衣。外穿抹领对襟半臂,下穿长裙。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